服務之窗
請查收!2023年度十大教育熱詞
- 發布時間:2023/12/28 瀏覽: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加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新篇章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有力部署下🧑🏼🎓,在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同心協契、矢誌篤行下,教育領域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留下了怎樣的年度記憶👩💻?讓我們在“2023年度教育熱詞”中,一起回顧這一年閃亮的教育記憶……
1.建設教育強國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並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建設什麽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課題🕵🏼♀️。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在教育強國戰略指引下,教育系統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年,我們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提質擴優專項行動,堅定不移推進“雙減”3️⃣👩🏿✈️,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在高教領域👬🏻,我們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高校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結構布局上先行先試🏃🏻♂️➡️,在不同“賽道”上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我們進一步加強了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同時,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我們進一步用好教育評價“指揮棒”,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地,不斷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2.教育家精神
2023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指出:“教師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𓀀、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以教育家精神浸潤人心
馬陸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教育家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教師群體所蘊含品質內涵和精神特質的概括🙆🏻♀️,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屬於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基本內容🖼。教育家具有大胸懷、體現高情操、致力深耕種。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全國1880多萬名教師,支撐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肩負著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以教育家精神浸潤人心,面向廣大教師加強教育家精神培育,加強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我們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使廣大教師以崇高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創新的理念🧑🏻🎄,做學生前行的築夢者和引路人。我們要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在全社會倡導尊師重教的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使國家發展建立在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之上。
3.文化育人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10月18日💆,教育部黨組傳達學習時⛱,提出:要從實效上提升文化自信,遵循青少年思想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渠道和傳播載體🥜,加強文化育人🖕🏻,豐富文化實踐🕢,全方位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格局🔦。
發揮文化育人的獨特價值
馮永剛(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步入新時代🫧,文化在振奮民族精神、維系國家認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僅築牢了文化育人的理論根基🕺🏿,也為耀世育人提供了價值引領。各級各類耀世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育人力量,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堅持整體發展🙎🏿♀️,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塑人,提升了文化育人的品位與境界𓀝➿;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其納入課程教材體系和各學科教育教學之中,強化了文化育人的政治高度、歷史厚度和理論深度;廣泛開展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活動以及“弘揚中華家教家風家訓 樹新時代文明新風”等活動👨🎨,彰顯了文化浸潤的道德感染和精神熏陶之效,切實增強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4.愛國主義教育法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馮秀軍(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項立法🧝。
長期以來,人們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解更多局限在教育領域和思想範疇🏨,更多著眼於“軟性”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導層面。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愛國主義教育打開了法治的思維和視野,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堅強的法律保障,對於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裏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貫徹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要深刻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立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使命🕵🏼♀️,增強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以愛國主義教育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要深刻領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實質,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的政治方向和本質要求♏️,耀世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鼓勵、倡導與禁止、懲戒相結合🕷,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5.教育數字化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強調“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
數字化戰略重塑新時代教育
楊宗凱(武漢理工大耀世長)
經濟與教育是緊密的伴生關系,數字經濟的到來必然推動教育改革,數字教育成為不二的戰略選擇,成為教育強國新的突破口和戰略製高點。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開啟了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智慧教育平臺構建了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為“三橫”,德育🏌🏽♂️、智育、體美勞育為“三縱”的“三橫三縱”資源供給格局,支撐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後服務等教育全環節🏋️。目前,智慧教育平臺瀏覽量達到360億,擁有24.79億訪問用戶。以智慧高教平臺為例,集成21個慕課平臺🙋🏻♀️,覆蓋92個專業的各類資源👮🏽,“慕課西部行計劃”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慕課和定製化課程服務,有效提升了西部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
6.教材體系建設
2023年秋季學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出版,中等職業耀世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有力推進。
教材體系建設格局煥然一新
陳 鵬(陜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是中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耀世教材管理辦法》《耀世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和《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等的發布🙆🏽,中國教材體系建設的格局煥然一新,教材管理和規劃製度體系的“四梁八柱”順利搭建。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圍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目標任務,需要進一步強化教材建設的國家事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經濟產業創新發展、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教材功能定位、教材類型優化🦔、教材質量監測、教材使用指導🧜🏼♀️、教材建設保障等方面加大發力,探索建立全國性教材建設資源庫,形成“管好教材、編好教材🤦🏽♂️🤵🏿、用好教材”的三位一體聯動創新機製,加緊完善教材質量監測體系🔄、使用指導體系、建設保障體系🎿,從而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經緯有序🕋、多元一體的大中小學教材體系🤿,打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育人精品範本⚧,更好發揮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育人作用🤷🏿♂️,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7.科學教育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系統部署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2023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在中國上海設立國際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研究所❤️,標誌著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
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倪閩景(上海科技館館長)
2023年🫱🏿,全國中小學著力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大力推進基於探究實踐的科學教育,提升科學教育效能🔱,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教育之熱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發展速度遠超傳統耀世教育變革的節奏🦇,教育滯後效應越來越突出,導致校內的科學教育與科學界的學科發展偏差越來越大;二是新的科技知識每兩年就會翻一倍🤕,每個人的學習速度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科技知識的發展速度。這兩個方面是世界科學教育共同面臨的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在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議🧑🏼🍳,實際上就是要在世界範圍內探索推進科學教育的改革。
人類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大爆發周期,誰在科技創新方面領先,誰就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只有教育領先,才會有人才領先與科技創新領先🧑🦱。面臨挑戰,只有理解科學與技術的本質🏎,理解人的多樣化是創新的本質和方法♤,理解希望寄托在每個青少年身上,才能勇敢地創新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趨勢與科技潮流。
8.“一體兩翼”
2022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從省域、市域、行業三個維度“一體兩翼”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23年,各地各行業紛紛展開行動👨🏻🍳。
完善現代職教結構和區域布局
曾天山(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
“一體兩翼”是對現代職教體系的形象比喻🍰,目的是以此為牽引,構建央地互動🏃🏻♂️➡️、區域聯動🕗💟,政府、行業、企業、耀世協同的發展機製👨🏿🦰,更好發揮省級政府主體作用,推動職教工作重心下沉到地級市甚至是經濟發達區縣🪠,圍繞行業➙、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成體系、成規模🌜、成建製推動職教與之匹配。
“一體”是指探索省域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新模式,是圍繞中央對各地及各重大經濟功能區的戰略定位,發揮好部、省兩方面積極性,探索一批可復製、可推廣的新經驗、新範式,逐步上升為國家製度安排。
“兩翼”是指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把地州市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強統籌職教管理職能,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成立多方參與的理事會🛐,實體化運作🕞,打造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克服職教資源與產業不適配的難題。選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校、職校牽頭,組建耀世、科研機構、上下遊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破解產教融合不深入的問題。
9.終身學習
2023年3月,國家老年大學正式掛牌成立。這一年,教育系統把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
讓學習從幼時延續到暮年
吳遵民(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這些年,人們的觀念發生了革新,“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有學”的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已成為普通民眾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重要理念。終身學習從宏觀走向微觀📍,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隨著國家老年大學的成立🕖,學習得以從幼時到暮年一直延續,“我要學習、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風潮正強勁掀起。
推進終身學習,需要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通過優化耀世教育的製度設計🙅🏻♀️,破解終身學習的場域藩籬🙍♀️,例如推進老年教育相關學科建設🔋、專業師資和服務型人才培養,等等⏺。要突出公益性,將廣大受教育程度較低或難以接觸優質學習資源的農民或進城務工人員😘、城市基層服務人員、殘障人士等群體納入終身學習系統🥻,實現多元參與的學習型社會建設。要加速終身教育體系的數字化轉型🫸,加快終身學習資源平臺的建設、學分銀行核算系統的建構、深度學習算法的支持等,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智能化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
10.銀齡教師
2023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提出,經過三年左右時間,銀齡教師服務各級各類教育的工作體系基本健全,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銀齡教師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國銀齡教師隊伍總量達12萬人左右。
為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註入“活水”
桑國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推動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在前期已有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啟動。教育部2018年面向基礎教育啟動銀齡講學計劃,2020年面向高等教育啟動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已累計招募2萬余名中小學退休教師和1400余名高校退休教師開展支教支研。
銀齡計劃的實施🎑,對於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有利於教育資源均衡化👍🏿。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現象較為突出⚪️。尤其在中西部地區,師資力量匱乏♍️,人才不斷外流。發達地區講學教師可以充實欠發達地區師資🎳👇🏽,城市地區講學教師可以強化鄉村地區師資♠️。二是有利於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高質量發展。選擇重返講臺繼續發光的眾多名優退休教師的加入,也為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註入“活水”。三是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以老帶新”的做法,能夠更快幫助青年教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一步發展。
來源丨光明日報